close

 

如果有一個私人俱樂部,是為了讓你每年去向成員們報告一年以來生命的變化,並慶祝著自己還活著,同時間也看看究竟是誰先自己走了一步?

如果有這樣一個俱樂部,你是否有勇氣每一年都要面對,曾經坐在你對面跟你一起晚餐的人相繼而去?

 

「三十一俱樂部」就是這樣一個神秘卻又弔詭的私人團體

成員只有男性,每年定期聚會一個晚上。除了報告自己這一年生活的變化外,也聽其他分享。接著,便唱名著已過世的會員的名字。

俱樂部的三十一個人,幾乎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。知名氣象播報員、知名大律師、企業家等,每個人都堪稱是人生勝利組。

他們有些在入會的時候,才二十出頭,事業剛剛起步。每一年,他們都能在這個俱樂部裡大肆炫耀著自己的成就與財富。

即便有這樣一個可以讓這些男人盡情享受發表自己成就的舞台,他們卻都很有默契地對外保密,連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。

 

直到某位會員,發現短短幾年之間,就已經有十六名成員相繼死亡。

才開始發覺事情有些不對勁,他大膽假設,有這麼一個人了解這個俱樂部、了解所有的成員,但不知道為了甚麼原因,謀劃著要將他們一一殺害。

於是他找上了私家偵探,馬修‧史卡德

 

很久很久以前看過夏洛克‧福爾摩斯系列之一的《血字的研究》

小的時候也偏愛看《名偵探柯南》、《金田一少年事件簿》等帶點推理、懸疑、驚悚的故事

以為推理類的小說都是製造緊張氣氛、大搞神秘曲折。

所以,閱讀《一長串的死者》的時候,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本「偵探小說」

 

主人翁馬修‧史卡德,總是對著他的僱主(即是委託人)說:「其實我也沒做甚麼事」

他大部分時候就是找那些死去會員的遺孀、朋友或同事聊天,蒐集一些與案情相關的訊息。

他不像柯南或福爾摩斯那樣,積極辦案。反而,有些優哉游哉的感覺。

直到他終於發現兇手就是他曾認識並交談過好幾次的人時,才開始顯現一些積極的舉動。

他當時說:「我居然沒有察覺,他還曾經跟我面對面坐著。」

但我們人總是對眼前的事物會很盲目。

因為太近了,所以才看不清楚。

 

作者勞倫斯‧卜洛克,除了在人性上有諸多深刻的描述之外

也將紐約那樣一個魚龍混雜、貧富匯聚的城市描寫的透徹

比起推理案情,對於人性的觀察以及紐約城的樣貌,卜洛克描寫得更多

而比起誰殺死了這些會員、又為了甚麼樣的動機,我更注意的是這樣一個俱樂部的存在

 

「人類是唯一知道自己會死亡的動物。」書裡有這樣的一句話

或者,該說是「人類是唯一在意自己會死亡的動物。」可能更為貼切

我們一出生,就已經在走向死亡的路上

等到我們夠有意識,經歷過幾個親友的逝世之後,自己就會突生危機意識。總覺得有生之年必得創造一番豐功偉業才得以無憾長眠。

所以我們唯名校不讀,唯知名企業不去。銀行戶頭的數字多寡,幾乎成為了評判人生成就與否的唯一數據。

名片上的抬頭,也成為了與人顯擺的工具。

 

除了因為在意自己的生命不知何時就嘎然而止,而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豐富生命之外

這個俱樂部還讓人在意別人的死亡。

對於身邊的人我們總是很理所當然,以為他們的存在與活動都應該如此

你總不會去想他即將到來的死亡,而在今天多給予他一分理解與包容

三、四十年後才到來的死亡,對我們來說太遙遠

所以我們不會特別去在意

所以我們在對待身邊人的時候,總是盲目

因為太近了,所以反而看不清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雞飛狗跳在豬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